探究石墨烯电池三大疑点:到底是不是“伪命题”?

市场与理论相悖 石墨烯电池到底是不是“伪命题”

石墨烯有多火?

小编以前不知!

现在热播综艺《极限挑战》都以“石墨烯电池”为引线,贯穿全集!

小编不得不重视一下!

今天,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分析一下,石墨烯电池到底是不是“伪命题”。

石墨烯被誉为“新材料之王”,是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出路之一,业内专家对此寄予强烈的期望。然而,理论和实践终归存在一定的差距,据公开资料统计,电池生产企业几乎没有对石墨烯电池的布局,在布局的少数企业之间,目前也只是处于研究阶段,并未实现产业化。

布局企业不完全整理,如下:

市场与理论相悖 石墨烯电池到底是不是“伪命题”

疑点一:命名不够准确

专家们一直叫好的“石墨烯电池”,在市场中遇到了“冷板凳”,这是一个神奇的现象,为此,电池中国网特地深度电池企业进行调研,希望能够找到答案。

据电池生产企业介绍,“石墨烯电池”的名称不够准确。正常情况下,只有石墨烯直接作为正/负极材料应用的主体材料才能称之为“石墨烯电池”。而目前市面上所谓的“石墨烯电池”,仅是将石墨烯作为铺助包覆材料,以导电剂形式添加到现有的电池材料中。其中的石墨烯在锂电池中并不能发挥大的作用。

疑点二: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能指望导电剂

众多企业选择下注“石墨烯电池”也是有一定原因的:

其一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续航里程不高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遭遇提升瓶颈,自此动力电池企业一致认为石墨烯材料与正/负极电池材料混合,可以提升电池容量,将会成为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制胜点;

其二,企业传统业务的毛利率已几乎触底,部分企业急需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,为企业寻找战略转型之路。

据相关人员介绍,正/负极材料混加石墨烯后,锂电池材料性能可以改善,但是最终想要提高能量密度不能指望导电剂,关键点还在正负极活性材料上。

疑点三:石墨烯电池产业化进程缓慢

据了解,石墨烯的兴起源于2011年4月7日IBM向媒体展示了其最快的石墨烯晶体管,该产品每秒能执行1550亿个循环操作,比之前的试验用晶体管快50%。这仅仅是一项研究成果,但是并未形成产业化。截至目前,石墨烯相关的产品都进程缓慢,在电池上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截至目前,国内石墨烯概念股厂商相继公布了2017上半年业绩报告。资料显示,东旭光电石墨烯产品上半年营收55.3万元,宝泰隆石墨烯产品半年仅卖出6.85万,其他厂商更多是仍处于概念阶段,尚未形成收入。

在未形成收入的前提下,“石墨烯电池”目前仍处于概念股,距离产业化还是个未知数。

声明: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